近日,江蘇省稅務局披露:本省擁有兩千億條稅收大數據,對納稅人進行全面畫像;開發了一千多個稅收風險指標模型,對納稅人進行全面體檢!稅務智慧監管又邁出一大步!
01、稅務局最新公告,對納稅人進行全面畫像
10月19日上午,江蘇省政府召開“江蘇省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實施方案”新聞發布會,其中,記者提問:江蘇是精準監管專項改革的試點單位。請問稅務機關怎么去發現哪些納稅人存在風險,從而實施精準監管?
江蘇省稅務局大數據和風險管理局局長盧李華答記者問:
我們主要采取三項措施,實現對有風險納稅人的精準監管。
首先,我們擁有近兩千億條的稅收大數據,對納稅人進行全面畫像。
這兩千億條稅收大數據是我們精準監管的基礎,它主要來源于三個渠道:
1、稅務部門自己掌握的納稅人從設立到注銷全生命周期的申報數據、繳款數據、發票數據、涉稅違法違章信息等;
2、稅務部門與外部門共享交換的數據,如工商登記數據、股權轉讓數據、水電氣數據等;
3、稅務部門從互聯網上獲取的公開數據,比如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、法院裁判文書等。
其次,我們開發了一千多個稅收風險指標模型,對納稅人進行全面體檢。
通俗地說,這些指標模型就像篩子一樣,按照規則不停地對納稅人進行過濾篩選,把有風險和沒有風險的納稅人區分開來。
第三,我們在區分的基礎上,對沒有風險的納稅人不打擾,對有風險的納稅人通過電子稅務局向其發送風險提示提醒函,引導其自查自糾;
納稅人在自查過程中有疑問的,稅務機關及時進行輔導,幫助其排查風險、解決問題;對于極少數經過提示提醒仍然不愿意糾正的納稅人,我們將采取進一步的檢查措施。在檢查中發現情節嚴重的,由稅務稽查部門立案查處;涉及違法犯罪的,我們將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打擊、公開曝光。
02大數據+嚴查下,這七類企業查到必罰!
稅務異常公司
1、虛開發票;
2、稅負率異常;
3、納稅申報異常;
4、長期零申報;
5、收入成本倒掛;
6、與同行業對比收入、費用異常;
7、庫存賬實不一致等等。
因稅務異常被查出的企業,不僅僅只是罰款、滯納金、刑罰那么簡單了,大數據+多部門信息共享,你的吃穿住行都會受到限制。
社保異常企業
1、試用期不繳納社保;
2、員工自愿放棄社保;
3、不簽合同就不用繳納社保;
4、按最低基數繳納社保;
5、掛靠代繳社保;
6、人事檔案沒轉移單位就不給交社保等等。
有的企業認為:社保雖說已經入稅,但只是繳費這塊移交給稅務局,其他核定方面還是在人社部,企業不用擔心稅務局稽查。
而多部門實施涉稅信息共享,稅務局查看人社部申報的信息將便捷易行。
頻繁公轉私的企業
稅務稽查不僅僅只是通過稅務信息來比對,還會通過公司銀行賬戶、相關責任人銀行賬戶、等有關部門的信息來比對稽查。
以后再想用私戶、微信、支付寶等來偷逃稅的企業,要注意了:
常年虧損且屹立不倒的企業
企業常虧不倒,明眼一看就有問題,對于這種企業,想讓稅務局不查都難。
空殼企業
納稅人為了抽逃資金避稅,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地大規模注冊“空殼公司”來虛開發票。隨著稅務系統不斷升級,再想動歪心思的企業要小心了。
假出口、假申報企業
假出口是指,沒有實際出口業務,采用偽造報關單、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、向黑市購匯冒充出口貨款收匯等手段來騙取出口退稅。
假申報是指,通過申報材料造假等方式,非法獲取稅收優惠減免,尤其是利用疫情期間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的稅收優惠政策。
涉及到以上行為的企業,在大數據嚴監管的體系下面臨著巨大的風險,千萬不要心存僥幸。
特定行業的企業
大數據+多部門信息共享,稅務局也不僅僅只是針對特定納稅人了,對特定行業也會多維度、多角度的稽查比對。
對于這些企業以后要規范了,高新技術企業、電商企業、商貿企業、勞務派遣、人力資源企業、建筑行業等等。
03老板和會計們注意了!
這37個賬面涉稅風險點,抓緊自查!
1.動輒就用白條等不合格憑證入賬。
2.企業賬面上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,任性轉為壞賬損失,留存備查資料不全。
3.將購買的固定資產賬務上一次性計入費用。
4.固定資產和周轉材料中的低值易耗品區分不開。
5.人為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。
6.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明細科目亂寫,或者直接計入“其他”。
7.賬面上長期掛著股東個人借款。
8.庫存商品等存貨明細賬跟倉庫實物賬實不符。
9.銀行存款日記賬余額跟對賬單余額錢賬不符。
10.把福利費等專票不該抵扣的也抵扣了增值稅。
11.贈送禮品等未扣繳個人所得稅。
12.企業明明在建工程已經竣工決算,一直未轉入固定資產。
13.經常取得發票抬頭不是公司全稱的發票。
14.該打上備注欄的發票沒有填寫備注。
15.經常出現以往年度的費用發票入賬。
16.利潤分紅沒有扣繳自然人股東的個人所得稅。
17.擅自把取得的征稅收入計入不征稅收入。
18.人為計提母子公司之間的管理費。
19.取得了開具稅率錯誤的增值稅發票入賬。
20.好多大額費用發票沒有完整的證據鏈。
21.對于貨物的捐贈等未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上視同收入。
22.對于加計抵減增值稅、以及農產品加計抵扣增值稅、以及小規模30萬元免征增值稅等賬務處理錯誤。
23企業之間把老板家里個人買的東西報銷計入公司費用或者資產。
- 企業生產成本計算、銷售成本結轉等沒有依據。
- 企業長期掛著材料暫估等
- 企業銷售收入經常用個人卡收款。
- 會計還在每月計提職工福利費。
28.企業開具的發票存在進項銷售品名不一致。
29.任意發放職工補助沒有申報個人所得稅。
30.增值稅價外費用沒有按照適用稅率申報增值稅。
31.企業經常利用別人身份信息虛列工資。
32.實收資本等一直未申報印花稅。
33.招待費等費用超標了但是匯算清繳也未依法納稅調整。
34.賬面上長期掛著預提費用。
35.企業之間經常存在無償借款。
36.私車公用沒有租車發票。
37.公司大量存在現金交易,而不通過對公賬戶交易。